发文单位 | 武汉市教育局 | 发文字号 | 无 |
---|---|---|---|
发布日期 | 2023-10-18 16:10 | 效力状态 | 有效 |
主题分类 | 教育 | 索引号 | 010890019/2023-27363 |
我市历来高度重视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坚持把公平优质作为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攻方向,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校”的新期待。
一、持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我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强化政府责任,以缩小义务教育城乡、区域、校际差距为目标,持续实施“四项行动”,即义务教育学校委托管理及小班化教学共体、新校共同体、学区制建设。经过努力,我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进一步取得新成效:一是实施学区制管理的学校比例中心城区达100%、新城区达80%;二是全市组建50个委托管理工作项目组、24个市级小班化教学共同体,新校共同体覆盖86所新校;三是优质资源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市已有7个区创建成为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和现代化学校占比分别达58%和89%。我市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和优质均衡发展的做法,得到省教育厅充分肯定并向全省推介,并被教育部评为2020年度全国基础教育优秀工作案例。
二、实施教联体建设。去年以来,按照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我市进一步加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力度,积极推进教联体建设。研究制发《市教育局关于义务教育教联体建设工作方案》,坚持市级统筹、以区为主、实践创新、优质均衡的原则,以共同缔造理念为引领,谋划共同发展实现路径,聚焦提升农村和薄弱学校教育质量,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目前,全市确定了16个省级教联体试点和46个市级教联体试点,每个区至少建设1个示范性教联体。
三、加大教师补充交流力度。一是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改革做好2023—2024学年教师补充交流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区结合教联体建设,探索优质师资共享新形式,实施“群雁”培育计划,教联体牵头学校派出优秀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组团式派驻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或新建学校任职任教,并纳入年度教师交流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二是深化校地合作试点,推动东湖高新区联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创建全省首批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试点基础上,我市联合华中师范大学积极申报第二批省级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促进教师双向培养,相关方案已报市政府。三是加大教师补充力度,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育系统专项招聘、公费师范生接收等多渠道补充教师,2021年以来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招聘补充公办教师约6000人(其中2023年预计补充编制教师达2600人,较去年增幅约50%,目前已完成笔试面试等环节工作),其中专项招聘以较高的人员素质和灵活招聘方式得到基层肯定,共招聘1800余名优秀大学毕业生。
四、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星级智慧校园建设,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水平。一是建设信息网络、平台融合、教育应用等新型教育基础设施,加快校园网络提速增效,基本实现中小学班均带宽达到100m;市、区财政投入2个多亿,建成240间智慧教室、120间人工智能实验室、240间智慧图书馆,实现初中理化生实验智能化标准化考场建设全覆盖;开展四星级智慧校园建设,培育30余所学校创建五星级智慧校园。二是推进建设精品资源,面向全市中小学教师开展优质课程资源征集活动,其中,市级“精品课”722节、省级“精品课”433节,部级“精品课”50节,建设覆盖小学、初中、高中全学科体系化课程28门,配套教学资源2892个。三是依托信息技术,聚焦课堂,不断探索数据驱动、技术赋能教学模式变革的现实路径,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助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五、加大支持保障力度。委托管理工作实施项目式管理,双方签订委托管理工作协议(合同),按照协议推进项目实施。市级财政按每个项目每年30万元预算安排委托管理工作专项经费。对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中起牵头作用、承担“传帮带”任务的学校人员编制,可在各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内调剂增加5%,高、中级职称教师岗位增加5%。
武汉市教育局
2023年10月16日